河南省震情灾情
来源:河南省地震局 责任编辑:徐昊 时间:2025-07-23 14:54:4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河南省是中等地震活动水平、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主要特点是:

河南震情。一是地震构造背景存在中强地震风险。河南境内分布着太行山前断裂带、聊兰断裂带、新乡-商丘断裂、华北断块南缘断裂带、秦岭北麓断裂带等一系列活动构造带,这些断裂带具备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风险。二是历史破坏性地震较多。省域内有记载公元前780年至今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44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30次,6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为公元46年南阳6½级地震和1502年濮阳6½级地震。最近一次6级以上地震是1820年8月4日许昌东北部6.0级地震,造成430人死亡,590余人受伤,169个村庄受灾,震塌瓦房9100余间,草房1600余间,这也是省内地震造成伤亡最大的一次。1900年至2025年6月,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6次。三是现代小震频发。1970年以来,河南省共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79次,其中3.0-3.9级地震66次,4.0-4.9级地震13次,最大为1973年11月29日南阳市淅川县4.7级、1980年8月2日安阳市林州市4.7级和2010年10月24日周口市太康县4.7级地震。

河南震灾特点。一是抗震设防要求高。依据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全省国土均处于6度以上抗震设防区,超过一半面积位于高烈度区或地震易发区,其中7度区占约43.7%,8度区占约6.5%。二是周边强震影响较大。历史上我省与邻省交界地区多次发生7级以上强震,对我省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大于本省地震造成的影响。其中:1556年陕西华县8¼级地震导致河南约1万人死亡。1830年河北磁县7½级地震在河南境内形成约4000多平方公里8度区,200多平方公里9度区。三是地震成灾风险大。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城市和城乡结合部部分建设工程抗震性能差,农村还存在基本不设防的房屋,小震致灾、中震大灾、大震巨灾隐患大。如2000年南阳市内乡县4.2级地震造成1人死亡,2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680余万元。2010年周口市太康县4.7级地震造成12人受伤,其中重伤1人,房屋倒塌24间,直接经济损失1445万元。


(责任校对:刘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