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卓力格图:全省测震站网“大骨架”已建好
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4-05-20 11:24:25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河南的防震减灾能力如何?如何鉴别地震谣言?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作为防灾减灾中的重要部分,防震事业事关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顶端新闻专访河南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卓力格图,谈谈河南防震减灾“蓝图”如何描绘。

去年,河南省防震减灾规划重大项目落实资金5328万

顶端新闻:过去的一年,河南省地震局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重点是什么?

卓力格图: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实现新提升。省政府批准“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重大项目立项,落实省财政资金5328万元;完成国家预警工程河南子项目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在河南2次2.9级地震和3.4级地震中高质量产出预警产品,系统试运行稳定可靠。

助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建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清单管理长效机制,3项工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与省普查办沟通协调,推动建立应急、住建、地震基础数据共享机制。与4厅局联合发文,推动农房抗震改造。

二是强化赋能增效,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取得新成效。印发《落实〈关于推动省级地震局赋能增效促发展实施意见〉具体措施》,分步推进大城市重点部位中强地震灾害风险管控服务。

文物保护地震安全服务方面,坚持试点先行,与安阳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文物保护地震服务开展深入合作。

试运行省地震构造探查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构建立体化空间探测信息服务模式;为10项产业园区、重大工程提供选址意见;建立基于“慢地震”科研实践与地质灾害日常监测高度融合的灾害诊断与预警系统,服务三门峡灵宝市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

出版国内首部《企业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读本》;有序开展涉震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持续做好示范创建工作。

基层提升防震减灾能力,从这三方面入手

顶端新闻:基层防震减灾能力的提升,您觉得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卓力格图:基层防震减灾能力提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深化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运用,排查治理地震风险隐患,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做好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工作。

强化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推动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深入开展,提升城乡抗御大震韧性。

二是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加强保障预案体系建设,确保地震灾害防御响应快速高效。

丰富宣传教育形式,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技能,加强体验式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提高全社会地震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完善防震减灾议事协调机构和机制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地震灾害治理新格局。

加强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地震安全风险防范融入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完善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引导和规范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

如何鉴别地震谣言?教你三个判定标准

顶端新闻:地震发生后,网络上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地震谣言,我们该如何把它们鉴别出来?

卓力格图:地震谣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不是政府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都是谣言,其它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

其次,把对未发生的地震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的非常准确的,通常都是谣言,因为地震预报还是世界难题。

最后,说国外“某专家”“某报纸”“某电台”已经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的都是地震谣言。一般6级及以下的地震,如果建筑设防达标的话,是不会带来人员伤亡的,我们应该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全省测震站网“大骨架”已建好,未来着力“增血肉”

顶端新闻:省地震局如何布局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卓力格图:2024年的工作,我们要围绕“防”字展开。

一是科技创新,加强地震监测能力。2023年,我省完成新建改建501座测震站,测震站网的“大骨架”已经搭建好,它将发挥平台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增血肉”,把地震预警信息传播出去。

目前我们已经与广播、铁路等单位达成预警合作,2024年我局致力于将更多单位纳入地震预警平台,为广大河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站好安全岗。

二是防范风险,提升城乡抗震设防。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五代)》,我省全部国土均处于6度以上抗震设防区,7度、8度区面积约全省面积的43.7%、6.5%。18个省辖市政府所在城市中有11个位于7度区、3个位于8度区。

第五代《区划图》实施后,我省经设计单位设计的一般建设工程,均能够按照第五代《区划图》提供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等参数进行抗震设防,但农村民居和自建房,目前因为缺少有效的监管和引导,抗震设防能力仍存在不足。

2024年,我局要联合住建等相关部门,加强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指导工作,同时对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进一步提升我省抗震设防能力。

三是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2024年,我们将依托新建成的河南省防震减灾融媒体中心,围绕重大项目、地震遗址,建立“策、采、编、发”工作流程,创作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增强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通过孩子,把防震减灾知识带回家,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增强全社会的灾害防御能力。

(来源: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