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每一秒都关乎生命。河南省地震局近年来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推动地震预警系统运维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升级,构建了“全链条、多维度、智能化”的运维体系,为全省地震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数字防线”。
从“被动应对”到“秒级预警”:精细化运维如何实现?
地震预警系统需在数秒内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和信息发布,这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极高要求。河南省地震局自2022年起,依托NPMD技术、多维度数据动态关联分析等创新手段,构建了覆盖“台站数据接收→数据汇聚→处理→分发→发布”全链条的秒级无感监测体系,实现了三大核心能力突破。
一是高精度的事前预警。通过进程级业务全景视图,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各环节运行状态(如台站掉线、数据传输异常等),并基于动态关联分析模型,提前发现潜在隐患。例如,系统可秒级识别业务进程状态改变、数据流传输性能变化以及网络线路波动等问题,并自动触发预警,为不同业务运维技术人员争取宝贵的处置时间。
进程全景示意图
二是高可信的事中响应。当系统告警触发时,运维平台可快速定位故障点位。例如,某次异常事件中,平台快速区分正常业务与异常业务,直接定位异常业务位置,值班人员可迅速将排查重点从网络层转向业务层,避免异常状态扩大后对核心业务再产生影响。
告警事件处置期间业务运行状态示意图
(上:正常传输业务、中:数据传输突发业务1、下:数据传输突发2)
三是高清晰度的事后分析。系统可完整记录事件前后的数据流,支持多部门协同追溯问题根源。例如,前次事件中,针对系统异常,通过分析24小时内6次地震数据交换状态,明确了流量突增原因,为传输机制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事后数据分析示例
(某事件前24小时数据跟踪分析示意图)
15种可视化服务,8大场景:运维效率提升的“秘密武器”
河南省地震局打造的多维度可视化运维平台,已成为预警系统精细化管理的“智慧大脑”。该平台目前涵盖8类应用场景和15种可视化服务,包括监测数据从台站到发布的全程动态实时跟踪,通过颜色标识(黄色表示一般告警、橙色表示重要告警、红色表示严重告警)快速区分、秒级定位故障等级。以及通过通信线路质量监测,持续跟踪评估线路服务质量,保障各节点的数据传输稳定性。
未来展望:更广层面的精细化运维
目前,河南省地震局正进一步整合数据资源,探索人工智能在预警系统运维管理中的应用,致力于实现“隐患提前预测、故障自动修复”的更高目标。未来,这套模式将为全国地震预警系统运维提供更多“河南经验”。
(责任校对:刘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