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两个防震减灾地方标准实施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来源:王志铄 时间:2019-10-24 19:44:4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5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郑州召开《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实施新闻发布会。省地震局副局长王志铄介绍了将于今年5月13日起正式实施的这两个防震减灾地方标准有关情况。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应急救援处和地震监测与信息中心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嘉宾介绍:

王志铄(河南省地震局副局长)

杨淼(河南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处长)

裴宗厂(河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

王勤忠(河南省地震局地震监测与信息中心主任)

大河报的记者:听说今天发布的两个标准是我省首次发布防震减灾地方标准,请问今年还会有别的标准发布吗?我省防震减灾标准化工作发展思路是什么?

王志铄.JPG


王志铄: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今天发布的两个标准确实是我省首次发布防震减灾地方标准。一直以来,地震标准化是地震业务的短板。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党组高度重视地震标准化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地震标准化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指导、优化工作程序等举措,大力推动地震标准化工作。2018年底,中国地震局专门印发了《地震标准化管理办法》和《地震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细则》,对地震标准化的管理机制和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要求做了进一步明确。我省积极响应中国地震局号召,加快地方标准制定进程,并逐步积累工作经验,力争在以后的地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中贡献河南智慧。今年,我们正着手开展另外2项地方标准的制定,分别是应急避难场所的标识标准和运维标准,这两个标准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运维、标识等重要指标进行明确,将与今天发布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

关于我省今后标准化工作的思路和构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切实提高对地震标准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地震标准化建设作为防震减灾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为更好履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是继续做好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围绕“十二五”、“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实施、重大项目建设等成果,结合河南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及时总结凝练经验,积极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同时,我们也会积极争取参与到地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工作中去,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河南地震标准制定水平。

三是强化对地震标准的实施和监督管理。今年,我们会探索制定“执行标准清单”并动态更新,逐步摸清我省在地震标准执行工作中的力度和效果。同时,配合中国地震局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主动收集标准实施信息,及时发现标准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主动研究论证,并及时反馈修订意见。

四是营造地震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探索在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审等工作中向标准化人才倾斜,鼓励更多优秀的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参与标准化工作并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营造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使地震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是加强开放合作。积极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沟通合作,通过地震标准化整合资源,推动地震系统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资源共享,打牢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根基,提高数据应用的效应。

最后,我想说的是,防震减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也是各级地震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我们会更加重视地震标准化工作,为防震减灾技术发展、服务高效和管理有序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我回答完毕,谢谢!

河南电视台记者:刚才发言人谈到《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地方标准的重要意义,其中标准将应急避难场所分为三类,那么,标准分类和城市发展有什么关系?标准的出台对老百姓来说有什么关系?

杨淼.JPG


杨淼: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类情况。该标准在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类方面,在沿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国家标准(GB21734-2008)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安置避难人员时间、场所有效避难面积、可容纳避难人员数量等方面,分为Ⅰ、Ⅱ、Ⅲ三类。三个类别应急避难场所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方面:Ⅰ、Ⅱ类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满足以居住地为主就近疏散避难的需要,且安置时间较长。其中,I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最高、应急避难能力最强,要满足安置超过30天、有效避难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最高避难人数9万人的条件,具备较完善的生活保障设施;Ⅱ类应急避难场所要满足安置时间小于30天、有效避难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最高避难人数2.3万人的条件,具备一定的生活保障设施。Ⅲ类应急避难场所为紧急避险避难场所,主要用于社区性临时避难,满足就地疏散避难的需要,安置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有效避难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最高避难人数5000人,具备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设施。

其次,对城市安全发展方面来说,结合河南省情,我局提出避险避难场所建设的分类原则是:Ⅰ类避险避难场所,每百万人口城区建1个;Ⅱ类避险避难场所,地震重点防御区的县(区)、地震基本烈度7度以上的县(区)、未建Ⅰ类避险避难场所的省辖市各建1个Ⅱ类避险避难场所;Ⅲ类避险避难场所,未建Ⅰ类、Ⅱ类的县(区)各建1个Ⅲ类避险避难场所。通过标准的分类,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等根据自身城区人口数量、密度、分布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而且可依托现有的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等室外空间和体育场馆、展览馆、会展中心、校舍等室内公共场所建设相应类别的应急避难场所,从而提升城市综合减灾能力,满足民众灾害发生后应急避难需求。

第三,对老百姓来说,这个标准的出台后,感觉上最直接的方面就是应急避难场所的标识牌更科学更规范更醒目,有利于增强应急避难场所在老百姓心中的存在感。间接的方面,就是标准的科学性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水平,发挥应急避难场所最大限度辐射周边百姓的作用,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老百姓寻找到合适的避难场所,得到应急避难场所提供的各类应急设施服务,提升社会公众的安全感。《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的出台实施,是对国标的进一步细化,是省地震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突出灾害风险管理、突出综合减灾的思路,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新的公共服务产品,也是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的重要举措,必将进一步促进我省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实施。

我回答完毕,谢谢!

大河网记者:《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填补了我省中小学校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标准空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裴处长能否介绍一下,中小学校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开展有关工作呢?

裴宗厂.JPG


裴宗厂: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省地震局和省教育厅鼓励、引导更多的中小学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防震减灾工作。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基础条件与防范措施、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应急预案与演练等4方面。

一是学校应当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此项内容是中小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工作的前提条件。

学校要成立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明确分管校领导和责任部门;

年初要制定防震减灾年度工作计划;

要安排防震减灾专项工作经费,以保障必要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材料、应急物资采购和应急疏散演练等工作;

防震减灾档案资料要齐全,以备评价审查;

要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学校考核内容。

二是学校应当具备基础条件,强化防范措施。

主要包括8项内容:

学校建设选址要避开活动断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震地质灾害隐患地段;

学校校舍的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校内及周边不能存在可能引发严重地震次生灾害的危险源;

学校围墙、路灯、电线杆、变压器、高达牌匾等附属设施安装、使用和维护要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对教育教学设施等进行固定,避免地震引发的损害;学校每年开展一次校内地震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校院内至少有一处与学校师生人数相适应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要利用科学教室等固定场所开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区域;室外最好要有不少于15平方的固定宣传栏,要不断更新宣传内容。

其中,校舍的选址和建筑的抗震设防情况是中小学校防震减灾标准化的硬性指标,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决定的。

三是加强防震减灾知识教育。

学校要将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课堂教育;在校学生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参与率要达到100%;

学校有部门和专人负责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且负责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人员具备防震减灾相关知识;

学校要利用“5·12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校园安全教育周”等时段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四是学校应当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学校应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科学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师生要熟知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疏散路线,掌握一定的地震应急避险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

学校要按照应急预案和国家标准要求开展地震避险和地震应急演练。

制定该标准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真正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请问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设施设置中,我们确定设施设备的原则是什么,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设施设备具有哪些功能?

王勤忠.JPG


王勤忠: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设备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设备、辅助设施和保障设施(物资),在确定具体的设施设备时,由于本标准是一个建设规范,所以在标准中我们更多的是涉及了基础设施设备,同时,由于不同分类的应急避难场所对难民的安置时间和安置规模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又针对不同分类等级的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设备建设明确了哪些是应设的、哪些是宜设的。应设的是基本的,原则上都应该建设,宜设的一般是围绕功能提升的建设内容。

其次,我介绍一下我省应急避险避难场所的设施应具备的功能。应急避险避难场所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资源,以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平灾结合、安全可靠为原则,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满足灾时应急避险避难需求。主要包括应急管理设施、应急通信设施、应急宿住区设施、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设施、应急供电设施、应急排污设施、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消防设施、应急交通设施、应急通风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我省应急避险避难场所功能分区主要包括宿住区、应急指挥区、应急物资储备区、应急医疗救护区、救灾设备和车辆停放区、直升机使用区及其他公共服务区等,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