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们走进洛阳地震台感受大地心跳
来源:刘臻 时间:2018-04-27 10:59:51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4月26日下午1时,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河南商报、河南法制报、河南科技报、河南手机报、河南新闻广播、郑州日报的记者们刚刚结束在三门峡的采访,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洛阳地震台采访。

洛阳地震台位于洛阳龙门,建于1971年,是我省唯一的国家基准台,能够记录到全球强震活动。一到台站记者们就在副台长王世昌的带领下,首先来到综合保障室了解情况。一进门,记者们就看到电脑上显示着记录的波形图,争相进行拍摄。王世昌向记者介绍了洛阳地震台自主研发的视频监控软件,该软件可以在子台的观测仪器出现故障时,第一时间进行报警来提醒工作人员立即进行处理。听了软件功能的介绍,记者们频频点头,认为在信息化的时代,通过远程监控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王世昌还向记者们介绍了洛阳地震台所拥有的观测手段,通过了解,记者们知道了洛阳地震台目前拥有测震、电磁、地下流体和形变4大学科,9种观测仪器,承担着地震监测、仪器运维、数据收集上报等工作任务。

随后,王世昌带领记者们来到测震摆房,了解测震学科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刚把门打开,走在前面的记者又撤回了脚步,疑惑到底能不能继续往里进,或许摆房的内部太过狭小简陋,让他们的心中产生了些许落差。王世昌笑了笑,告诉记者们没有关系,可以继续进入摆房内部。来到狭小的摆房,这里没有干净整洁的地板,也没有高速运转的计算机,只有两台个头不大的地震计。王世昌向记者们解释了地震计的工作原理,其中有一点就是对工作环境要求极为苛刻,仪器所在的环境要恒温低湿,同时不能有任何细小的震动干扰。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摆房里分散着放了几只水桶,里面盛满了用来吸潮的氯化钙,洛阳地震台高级工程师郅红奎还自主研发了恒温低湿地震计监控仪,用一个简易的罩子盖住地震计,通过监控罩子内的温度和湿度,来随时调整以满足地震计的工作要求。记者们对这样充满智慧的创造赞叹不已。

在水氡观测室,王世昌向大家演示了水氡化验的过程。在谈到通过数据变化来预测地震时,王世昌与记者们展开了讨论。由于水氡观测过程涉及取水、仪器检测、天气、周围环境等较多复杂因素,而获取的数据往往是微量的,如何从中判断是否为地震前兆异常就变得极为困难,这也是当前地震预测的难度所在。记者们频频点头,认为地震科学充满了复杂性,地震科研任重而道远。

在地磁地电观测室,王世昌向大家介绍了地电场仪的工作原理,该仪器需要每小时观测1次,由于机器本身无法直接读取数据,郅红奎就自己动手改装,添加了显示器,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读取数据。记者们在对洛阳地震台自主改装仪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购买更新仪器?王世昌解释说,由于目前地震仪器批量少、标准化程度低,只能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结束了在洛阳地震台的采访,在回程的路上记者表示,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年代,能够常年在偏僻的山区里埋头工作、站岗放哨,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真的是让人敬佩不已。相信凭借这样的精神,我省的地震监测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

(刘臻   李亚杰)